萧山发布全市首个区(县)级 商标发展“十三五”规划

点击数:2879发布时间:2016-10-02 22:22:39 

  

 

       由萧山市场监管局牵头起草的《萧山区商标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经区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日前正式对外发布,这是萧山实施商标战略,提升地方竞争力过程中的又一重大举措,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规划》首次提出“城市品牌”概念

     《规划》最大亮点是首次提出“城市品牌”的概念,随着G20杭州峰会的成功举办和19届亚运会的筹办,萧山国际化步伐加快,萧山知名度越来越大,但纵观全区具有萧山特色的城市品牌形象尚未建立。根据《规划》,今后五年,将依托萧山的自然生态、经济实力、文化禀赋、投资与居住环境,打造出萧山独特的城市品牌。

      

      《规划》设定了硬指标     

        要进一步推动企业品牌的建立,推动行业品牌与区域品牌快速发展。经过“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全区商标注册数量大幅增加。截至2015年底,全区拥有国内有效注册商标3万余件,境外注册商标1300件,行政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28件,省著名商标106件,市著名商标111件,区著名商标95件。但在企业商标稳步推进的过程中,存在增速放缓、商标产业结构分布不合理等问题。

       因此,《规划》中量化设定了商标注册量和品牌持续增长目标,以及商标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比例等。比如,到2020年,驰名商标总量要达到38件以上,省著名商标总量要保持在120件以上,市著名商标总量要保持在160件以上,区著名商标总量保持在150件以上。由此,通过城市品牌和企业品牌两手抓,形成城市品牌与企业品牌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开辟品牌商标专用打假通道

       近年来,萧山企业快速发展,但许多区内行业龙头品牌、上市公司的商标权在区外被侵权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萧山还没有较大规模的商标中介机构,品牌商标专用打假通道尚未建立。

     《规划》着眼现状,明确指出,萧山将建立驰名、著名商标救济资助制度、市场和商场知识产权联络员(专家库)制度、行政与司法联动保护机制、商标危机应急处置机制等制度与机制。为实现上述目标,《规划》实行了量化指标,到2020年,萧山市场监管局将与全国50个区(县、市)建立打假合作关系,为100个知名消费品牌开辟委托打假通道,使商标专用权保护体系更加完善。

       德意集团作为厨电行业的龙头企业,是萧山28家中国驰名商标之一,但在市场开拓过程中,德意也面临着商标侵权的发展困境,特别是在外省,其品牌屡遭侵权。得知《萧山区商标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的消息后,德意集团行政部经理沈燕红表示:“有了政府的帮助,打假将从区内走向区外,我们企业今后的品牌维权将更有信心。”

       此外,从《规划》实施目标看,最终要实现“五个转变”,即由单一注重企业品牌向注重城市企业品牌协调推进转变;由市场监管单部门开展商标培育向多部门、属地镇街(平台)共同培育的格局转变;对行业驰著名商标企业、上市公司、外商投资企业的商标专用权保护从区内向区外保护转变;从重视输出商标保护到输入知名消费品牌保护并重转变;从政府职能发挥向企业自主、中介服务的商标共治模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