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市场监管局商业秘密保护工作成效明显

点击数:1924发布时间:2014-11-01 14:18:00 

     

      针对近年来科技型、创新性企业商业秘密被侵事件“发案多、报案少、损害大、维权难”实际,临海市工商局主动出击,探索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会联动的商业秘密保护体系,变事后救济为事前预防,有效维护了企业合法权益,走在全国县级市前列。自2008年以来,指导全市300多家企业建起了商业秘密保护平台,块状经济商业秘密保护网络体系日益健全。2011年成立全国首个医化行业商业秘密保护指导站后,相继成立全省首家新能源行业商业秘密保护指导站和汽摩配行业商业秘密保护指导站。自08年破获首起侵犯商业秘密案件以来,先后为东邦药业有限公司、东昌工业(临海)有限公司等企业维权,共查获商业秘密案件14件,已办结14件,罚没总额162万元,挽回受害企业年均市场份额4.75亿元,查办此类案件的数量和质量全省居首,其中徐恩侵犯商业秘密案被浙江省高院评为2013年度全省十大知识产权典型案例。其经验以唯一的县级市代表在苏浙沪地区第三届公平交易执法(经济检查)协作会议上作典型交流。2014年5月,华东政法大队教授黄武双、省局经检处钱欣一行四人,受国家工商总局委托,来该局调研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工作。主要做法是:

     一、内外结合,构筑纵横无隙护密维权网

      一是领导重视到位。把商业秘密保护工作作为企业自主创新、转型升级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出台《临海市加强商业秘密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组建临海市护密维权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工商、公安、法院、科技、人劳、保密等职能部门,企业成员单位包括该市的伟星、华海、永强、临亚等龙头骨干企业,从而形成了保护商业秘密多层次互动合力。二是全程指导到位。开展全市企业商业秘密保护专题调研,对筛选出来的100多家急需开展商业秘密保护企业分片区落实专职联络员,24小时接受企业难点咨询或案件投诉,解决了以往侵权案件“发案早、发觉慢、报案迟”问题。三是网格覆盖到位。横向推开,选择永强集团、伟星集团等10家产值10亿元以上重点骨干企业开展试点,依次推进到50家希望企业,最终在全市推开。纵向延伸,在企业自发自愿基础上,筹备成立医药化工、休闲用品、节日灯、眼镜、建材等多行业保密促进会,同时根据行业特点,分别在杜桥医化园区和江南机械汽摩配工业园成立商业秘密保护指导站,按照“一对一”指导原则,通过从制度、人员、软件、硬件等多方面进行考察,提出评估改进意见,形成纵横结合的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新格局。 

     二、企业参与,量身定制个性化指导方案

      一是专题培训预防。通过与高校、律师事务所、行业协会、企业界有关专家的合作,先后召开几十次商业秘密保护法律培训会,以“理论知识+典型案例”的形式,对5000余名企业涉密人员开展商业秘密保护知识培训。提升企业对待商业秘密保护的认识从被动接受,转变到主动要求指导完善。二是契约规范预防。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保密制度范本、员工保密协议范本、外协加工企业保密协议范本、员工竞业限制合同范本等5套19类资料,帮助和规范商业秘密保护指导站台账建设,完善指导站各项制度,制作“临海市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方法及措施路程图、企业商秘维权流程图”,提供相关法律书箱,为指导站更好地为企业指导、服务做好保障。三是动态评估预防。在指导企业自我保护基础上开展动态评估,从制度、硬件措施、软件安全上全方位考察企业保密情况。至目前,已评估300余家企业并分别出具保密评估报告,及时帮助50余家企业填补保密漏洞。

      三、齐抓共管,建立多重协作监管机制

      一是引入媒介强化监督。积极引入媒体强化监督,扩大打击侵权案件的社会影响力,借助舆论压力,震慑潜在违法侵权行为。如临海市鼎威电子器件有限公司侵犯临海山河电子器件有限公司商业秘密案先后在法制日报、中国工商报、浙江电视台《品牌浙江》栏目上曝光后,在全社会起到较好的震慑作用。二是引导协会护企维权。充分利用行业协会分布范围广,且对本行业产品信息十分敏感这一特征,建立协会收集信息机制,及时准确收集相关侵权信息,发布侵权信息预警,依靠举报、投诉等途径发现并查获了一批商业秘密案件。近年来,各行业协会反馈侵权信息13次,协助查处案件4件起。三是联动部门无缝衔接。要求劳动部门在开展职业培训时增加员工保护商业秘密课程;保密部门对企业保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公安部门利用手机短信、电子信箱还原内容等侦查手段获取关键证据协助办案;科技部门协助认定商业秘密的秘密性要件,委托专业技术人员对涉及外文资料进行翻译等,通过打破部门间各自监管的局面,协力合作,将职能作用叠加最大化。如在查处沈某及五品工贸公司涉嫌侵犯企业商业秘密案件时,该局在公安机关、专业翻译人员的配合下,凭借辖区工商所熟悉地理环境、掌握一手资料等优势,使得案件得以顺利查处,帮助被侵害的金诺公司挽回1亿多元的市场份额。

       四、依托平台,创新网络监管新模式。

       一是开辟商业秘密保护工作专栏。根据日常监管过程中出现的领域陌生、专业知识要求高等问题,该局在局域网开通了“商业秘密保护工作专栏”,以市局经检大队、基层6所(分局)为单位,从法理概况、案例分析、实务指导、指导站建设、工作动态等方面对商业秘密保护工作作统一梳理。不仅帮助于系统执法干部及时了解全局辖区内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工作现状,也方便了查找相关法律,学习和借鉴的优秀案例做法。二是开启“网上工商”工程。创建了名为“临海市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工作促进会”(lhqy-symmbh)的微信公众平台。该平台在向企业宣传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政策、法规的同时,促进工商部门与企业主的沟通交流。工商部门通过该平台进行即时调研,发布问卷信息,主动为企业提供相应的密保体系模板,对“问题企业”当前的密保措施进行评估分析,保障其正常运行。企业则及时提出问题,反映现状,尤其对近期有无发生泄密现象进行有效反馈,确保企业商业秘密安全。该公众平台创建以来,已被60余家企业关注,累计发送相关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公众信息180条次,并与10家次企业通过微信平台进行了沟通交流,成功指导其构建健全内部密保体系,建立长效机制,确保企业健康长远发展。